喝過都蘭地酒「出力釀」嗎?這是返鄉青年許震詮(阿詮)與高莎莎遵循阿美族部落釀酒古法、以9種植物製作酒麴,發酵釀造出的糯米酒。跟一般人對原住民小米酒甜膩的刻板印象不同,阿詮釀的糯米酒嘗來有著自然酸甜和水果香氣,酒感舒服順口。雖然出力釀堪稱全台灣最小、產量最少的釀酒廠,但靠著阿詮和莎莎一家人共同努力,找回都蘭部落的傳統文化,也釀出甘醇芳香的台東風土。
釀酒即生活,返鄉成立品牌,拾回幾近失傳的部落酒譜與文化
「出力釀」創辦人許震詮與太太高莎莎
阿詮與太太高莎莎在台北生活多年後,有了想返鄉發展的念頭。在一次家庭聚會中,聊到莎莎小時候都在家幫忙釀酒,釀好就跟著爸媽開小發財車沿路到檳榔攤、卡拉OK送貨。這引起了阿詮的興趣便跟岳父求教,在台北自己釀來賣給朋友,意外地生意興隆訂單愈來愈多。
不過,畢竟私釀不是長久之計,加上希望兒子能在部落長大,認真研究後兩人決定回到台東都蘭娘家成立品牌。會取名為「出力釀」,因為「出力」發音近似阿美族語「Sa’icelen 出咧~」,代表努力、加油和堅持之意。
「出力釀」酒廠位於都蘭新東糖廠的一號倉,團隊還包括莎莎的媽媽、妹妹和妹夫。
然而,要將自家私釀商業化,不只是弄個工作室那麼簡單,依法規必須成立酒廠、一切都得規模化。一開始無跡可尋,空間和設備規劃只能憑空想像或上網找資訊,期間兩人靠跑市集擺攤熬過低收入的空窗期,在有限的時間、金錢和壓力下,把工廠一點一點築構起來,終於在2020年拿到酒牌,以都蘭新東糖廠的倉庫為據點,成為台東第一家取得製酒許可證的傳統釀酒廠。
莎莎一家人愛喝酒也都會釀酒,媽媽陳艷庭(圖中)也是她和阿詮的強力後盾。
在台北釀酒時只能使用商業酵母,回到都蘭部落,阿詮和莎莎首要之事就是找回幾近失傳的製麴工法。他們四處請益做田野調查,把老人家忘掉的重新拼湊起來,不光是釀酒技術知識,更是溯源與延伸部落的傳統文化。「釀酒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傳統技能,也是生活的一部分。特別是在豐年祭時,用酒時機、不同年齡階層該怎麼倒酒與敬酒等,都要合乎禮儀規矩。」
從自家私釀到成立品牌和酒廠,「出力釀」已經在台灣建立非常不錯的口碑。
期間阿詮也試釀給部落的老人家喝,聽取建議不斷調整,花了一年的時間,終於釀出接近以前的味道,也取得岳父信任能獨挑大樑。而藉由釀酒更深入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和文化傳承,意外的收穫豐富了返鄉青年的心靈,也得到整個部落的認可支持成為「都蘭地酒」,讓出力釀逐漸向外打響名號。
使用9種植物製麴創造獨特風味,也促成部落的生態保育
原住民並非只喝小米酒,阿美族部落因為多靠沿海而生,主要種的是糯米,所以普遍釀的是糯米酒。
「一般人對於小米酒的印象,大多是外面大量代工的口味,很甜、酒精味夠,但沒有什麼果香。」而出力釀最大不同的,就是採純自然發酵,完全無添加任何釀造酒精或化學糖精,釀造出的糯米酒有著如養樂多滋味般的天然酸甜,酒感舒服順口。
阿詮表示,以前部落老人家做酒隨性,沒有精準數字和步驟細節,好喝但味道落差大。出力釀最大優勢,就是以現代、科學化的方式自然釀造,能保持品質穩定,比起大工廠風味更為多元,甚至順應四季風土還會有稍微不太一樣的香氣。
不使用任何釀造酒精、化學糖精或香精,阿詮釀的糯米酒,風味全來自於部落傳統使用的酒麴植物。
遵循部落傳統,阿詮使用9種植物製麴:大葉田香、過山香、雞母珠、山素英、艾草、山澤蘭、大風草(艾納香)、野菊及紅骨九層塔。莎莎解釋說,部落釀酒用的植物跟地域性有關,即便一樣是阿美族的糯米酒,每個地區使用的酒麴植物和釀造風味都各有特色。「都蘭這邊大部分較為香甜,像是菊花、雞母珠,大風草則有殺死雜菌和壞菌的作用。」
阿詮和莎媽來到都蘭部落環境保育的傳統領域採集酒麴植物。
一般人誤以為的野草,可是阿美族傳統釀酒不可或缺的原料,左為大風草、右為雞母珠。
阿詮、莎莎和莎媽開車載我來到靠海的都蘭鼻,幾隻壯碩的黃牛正在悠哉納涼。看似荒無的草地,落葉蔓藤的雞母珠俯拾皆是。原來這一帶屬於都蘭部落環境保育的傳統領域,是阿詮同部落跟東管處協調,取代噴灑除草劑改以打草方式整地,讓酒麴植物能在此自然生長,也代表著對於保育部落土地與生態的心意。
至於很難野生採集的山澤蘭、山素英則跟台東農改廠拿苗自己種,易取得的小菊花、艾草、九層塔等就種在酒廠前的小花圃,一應俱全純天然。
製麴步驟首先將熬煮酒麴植物所得的汁液倒入糯米粉,揉成像湯圓大小的酒麴糰,再將老酒麴搗碎的細粉均勻撒在表面。
阿詮表示,釀糯米酒分兩個步驟,首先是「製麴」。事前將酒麴植物挑掉雜草、洗乾淨後熬煮4至6小時取汁,待製麴時倒入磨碎的糯米粉揉合,搓成一顆顆酒麴糰,再取一顆退冰的老酒麴搗成細粉,作為酵母均勻撒在酒麴糰表面。最關鍵是頭2至3天發菌絲時必須控制好溫度與濕度,以確保菌絲長得茂密,等開始產生孢子黑點,就要每天早上日曬,同時需避免過熱菌被曬死、太潮濕則會發黴前功盡棄。待完全乾燥、菌絲自然脫落才算大功告成,就能放去冷凍保存。
製作完成的酒麴糰,放入控溫箱裡靜置2至3天等待發菌絲。
蒸米前先向祖靈稟告祈求順利,每個步驟都有眉角必須注意
製作完成的酒麴糰,放入控溫箱裡靜置2至3天等待發菌絲。
製完麴接下來就是「釀酒」。選用台東小農種的圓糯米,洗去雜質和米蟲,依季節和氣候不同泡米4至6小時,泡太久容易產生酸味,釀出的酒米味也會太重。「濾水瀝乾後,在開火蒸米前一定要先向祖靈稟告,祈求釀酒過程順利成功。一開始我們沒有做這個動作,結果米都蒸不熟真的很奇怪!」阿詮說。
將蒸熟的糯米攤開放涼,阿詮說,要降到和體溫差不多,所以得用雙手感受。接著灑上酒麴均勻攪拌後放入桶內等待發酵。
阿詮特別使用部落老人家手工做的木桶蒸米,透氣性好、蒸得快,米也會更Q更香。將蒸熟熱騰騰的糯米攤開解塊放涼,再淋上過濾水降溫也減低糯米的黏性。接著灑上磨碎的酒麴均勻攪拌後放入桶內,並在中心戳出深達底部的洞,除了讓空氣流通發酵均勻,日後也便於觀察發酵與出酒狀態。發酵過程最重要仍是溫度控制,冬天太冷還會蓋上棉被保溫,夏天5至7天、冬天8至10天或更久些。「如果發酵時間過長酒容易變苦,所以過程中每個步驟都有眉角得要注意。」
出力釀也提供甜酒釀DIY的體驗
小酌阿詮釀的糯米酒,純天然發酵的清爽風味果然不一樣,絕對反轉普遍對於原住民小米酒甜膩的印象,就連瓶身包裝也不走一般原住民圖騰的風格,而是以大地色和簡潔有力的書法字體設計,著眼於職人精神。
不走一般原住民圖騰的包裝,阿詮更想以簡潔的設計傳達認真釀酒的職人精神。
「先把焦點放在我們認真釀酒、酒很好喝這件事上,再慢慢帶入阿美族文化。而酒標上有兩個暈開的圓點,就是出力釀風味最關鍵的核心:『酒麴』。」後來加上的英文「Truly Wine」也恰到好處,是出力的諧音,也代表用真誠的心意,以真材實料釀出自然又好喝的都蘭糯米酒。
「對了,我們在田野調查時,意外發現阿美族在祭典時也會喝蒸餾酒耶!」阿詮說。所以,出力釀未來也計畫復刻,把釀酒剩下的酒粕做二次發酵再蒸餾,同時結合台東的特色物產,釀出更多天然、豐富又好喝的都蘭風味!
阿詮和莎莎返鄉生活,也傳承部落釀酒文化,讓更多人品嘗滋味豐富且自然香甜的都蘭地酒「出力釀」。
出力釀 TRULY WINE
電話:(08)953-1093
地址: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都蘭路61號(都蘭新東糖廠一號倉)
臉書:出力釀 TRULY WINE